為深入貫徹丁純書記《從“單村爆紅”到“片區共富”實踐題解-西溪南“雙村記”模式對推進黃山鄉村全面振興的啟示》批示精神,切實將鄉村振興先進經驗轉化為文旅發展動能,9月25日,屯溪區昱城文旅公司組織黨員赴黃山市西溪南村、石橋村開展“循‘雙村’賦能跡,謀文旅發展篇”主題黨日實地考察活動,全體黨員通過沉浸式走訪,為公司后續業務升級與黨建融合謀思路、定方向。
考察首站聚焦西溪南村,走進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落,青石板路蜿蜒向前,徽派古建與現代文創元素交相輝映,“西溪南村能實現‘單村爆紅’,關鍵在于精準抓住了‘資源整合’的核心。”考察中,黨員們邊看邊議,深刻認識到該村并非單純依賴自然風光,而是通過整合古村落資源、文化資源與人才資源,打造“可看、可玩、可體驗”的文旅產品矩陣,同時在片區化聯動中主動承擔“文化展示窗口”與“客源引流樞紐”角色,為周邊村落發展提供支撐。這一思路讓黨員同志們對“文旅項目不是孤立存在,而是片區協同的一環”有了更直觀的理解。
隨后,來到第二個考察點石橋村,重點學習該村“國際化賦能”與“共富化發展”的實踐經驗。在國際游客服務中心,我們了解到石橋村通過“合作社+企業+農戶”模式,將村民種植的茶葉、水果等農產品進行標準化包裝,借助線下游客流量與線上跨境平臺銷往全國,既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,又帶動了村民增收。
“村子里有120多戶村民加入了股份合作社,年底不僅能拿分紅,還能在村里的文旅項目上就業,日子比以前紅火多了!”項目負責人的介紹,讓黨員們對“共富化發展”有了更深刻的體會。大家紛紛表示,石橋村“以市場化運營打通國際鏈路,以股份合作帶動村民參與”的模式,為文旅項目實現“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”提供了可復制、可借鑒的樣本。
西西里秘境是該村文旅融合標志性項目,也是此次考察核心亮點之一。黨員實地探訪特色咖啡廳、親子研學基地和生態餐廳,了解項目運營邏輯,即保留石橋村鄉村肌理,引入國際化設計理念,打造“小眾高端+在地體驗”文旅場景。項目負責人介紹,西西里秘境以“定制化體驗套餐”吸引高端客群,如推出“茶道研學+秘境住宿”組合產品,提升項目溢價空間,帶動周邊村民茶葉銷售,是石橋村“國際化賦能”生動實踐。
同時,在考察途中昱城文旅公司負責同志與項目負責人就“項目的運營模式”“如何通過黨建引領凝聚文旅發展合力”等問題深入探討,對方分享的“如何產業化互補、片區化聯動構建全域旅游”“如何解鎖流量密碼”等經驗做法,為昱城文旅公司后續工作提供了寶貴思路。
此次實地考察并非終點,而是昱城文旅公司推動文旅振興與黨建融合的新起點。結合考察所學與公司實際,后續將從三方面推進工作:
一是深化經驗轉化、優化項目策劃。梳理西溪南村“資源整合”與石橋村“國際化、共富化”模式要點,結合屯溪區文旅特色與現有業態,碎片化整合、點對點串聯線路,精準定位、差異化策劃在謀項目,突出地域文化與旅游需求結合,打造特色旅游產品。
二是強化黨建引領、凝聚發展合力。建立黨建與文旅業務雙促雙融機制,將黨建貫穿項目全流程。定期組織黨員培訓與經驗分享,轉化“黨建凝聚合力”做法,激發團隊積極性,形成聯動協同格局。
三是聚焦共富目標、拓展合作路徑。探索“文旅+”融合路徑,推動文旅與多產業深度融合,借鑒石橋村經驗,聯結公司項目與村民利益,吸納村民參與項目運營等,實現可持續發展;同時,加強與線上平臺、新媒體團隊合作,用新媒體講好屯溪文旅故事,擴大品牌影響力。
此次主題黨日活動既是一次“沉浸式”學習之旅,也是一次“靶向性”的謀劃之旅。未來,公司將持續以批示精神為指引,把考察所學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,以更創新的思路、更務實的舉措推動文旅業務高質量發展,為屯溪區鄉村振興貢獻文旅力量。
編輯:俞 樂
一審:俞 樂
二審:李 旭
三審:吳 燕